English

阿尔法磁谱仪升入太空 给中国科技体制带来的冲击波

1998-06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6月3日凌晨,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人都守在电视机前,等待载着阿尔法磁谱仪的“发现号”航天飞机升空的那一瞬间的到来,世人瞩目的磁谱仪核心部件永磁体就出自他们之手。

在大洋彼岸发射场,丁肇中教授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电工所、高能所和航天一院,称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很重要。

磁体制造总指挥董增仁研究员说:“这次跟着丁先生,收获很大。”

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参与美国的航天试验,一年间的中外科技合作使电工所的参与者有了新的收获,新的认识。

“从科研、组织方式来看,中外之间还是有差别、有差距的。”夏平畴研究员说,丁先生是走到哪儿议到哪儿再定到哪儿,而我们是议来议去难有下文。如在休斯敦与丁肇中见面,大体取得共识后,丁先生就随手在饭店便笺上写下意向书。丁先生这短短的一页,在我们这里就要写上一千页的文件。

据中科院一位人士介绍,有的科研项目磨了许多年,单位之间互相扯皮。八股文盛行,好的课题思想湮灭在公文旅行中。有的研究员每次看到堆得比人还高的可行报告,头都要发晕。

严峻的形势逼得电工所再也不能墨守成规,为了与国际接轨,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常规。

夏平畴说,丁先生的逼迫给我们带来面目全新的变化,丁先生也感觉我们反应快了,拖拉的毛病也改进许多。我们自己议论道,如果放在以前一定会磕磕碰碰,步履维艰,绝不像这次与丁先生合作这么顺利,这么顺心。

年近60的董增仁望着年轻人,一半羡慕一半焦虑地说道,要是再早十年该多好啊!

丁肇中把中国科技成果送上蓝天,同时也让中国科学家有机会站在世界前沿阵地,感受到全新的发展信息;让中国科学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,也回味着深深的不安和苦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